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探寻千年文脉,推普助力振兴:食品工程学院“茶小仙”实践小分队济源行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13 | 浏览次数:

为深化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扎实推进学校“大思政”铸魂工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砥砺思想、强化担当,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10日—11日,食品工程学院美好“食”光暑期社会实践团“茶小仙”小分队奔赴河南济源,以“探寻千年文脉,推普助力振兴”为主题,开展为期两天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团总支书记乔帆、辅导员陈帅龙携8名学生深入王屋、思礼两镇,用脚步丈量乡土,以青春对话传统,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贡献青年力量。

7月10日,“茶小仙”小分队来到王屋山镇和济源市区,开启文化寻根之旅。在愚公村,队员们与村民亲切交流,聆听祖辈口耳相传的愚公移山故事,这让队员们深刻感悟到愚公精神中“迎难而上的坚韧”与“久久为功的执着”。村民王大爷:“移山精神不仅是传说,更是我们山里人踏实肯干的真实写照。”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千年文脉的精神内核。

次日,“茶小仙”小分队来到思礼镇,在庆华村村史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英雄事迹让同学们深受震撼,思礼镇厚重的历史沿革与文化特色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生动呈现。随后,小分队深入卢仝茶园核心区开展茶文化体验与产业调研。在带队老师陈帅龙的介绍下,学生们对卢仝茶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分组实践中,队员们两两成组,或深入田间了解茶树生长,或走进文化广场为村民普及普通话知识、推广语言规范并宣传茶文化。

活动总结中,团总支书记乔帆指出:“暑期社会实践是青年扎根大地的成长课堂。同学们在服务乡村、推广文化中提升了能力与增强了责任意识,希望你们践行初心,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从王屋山的精神丰碑到思礼镇的茶香诗韵,“茶小仙”小分队以“探寻千年文脉,推普助力振兴”为活动主题,将普通话推广、茶文化传播与非遗创新深度融合。他们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以行动传递时代新声,在济源大地上续写了一曲青年学子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青春乐章。

学生感悟: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231班司梦杰

暑期王屋镇之行,愚公率子孙凿石的画面如在眼前。工人朴实道:“遇难事想想愚公,就有使不完的劲儿。”这份迎难而上的精神正化为建设家园的实干。实践让我深感愚公精神是永不过时的民族财富与奋进源泉,我将以此迎接挑战,用汗水践行青春。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241班郝义通

在实地走访了解中,听着当地村民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我才真正理解“坚韧”二字的分量。祖辈们用脚步丈量山路,用双手改造家园,这份“久久为功”的执着,让千年文脉有了温度。作为青年,我们既要做文化的倾听者,更要做行动的传承者,把愚公精神融入实践,用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242班万柯岩

卢仝茶园的茶香里,藏着济源的诗与远方。在田间观察茶树生长,在广场教村民说普通话,我第一次体会到“理论落地”的成就感。当茶文化遇上语言推广,当青春力量撞上乡村沃土,我们不仅是文脉的探寻者,更是振兴的参与者。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乡村振兴需要脚踏实地,青年担当要从点滴做起。

(撰稿:乔帆;审核:张宇)